家里有一座小型动植物园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今天,带你认识一位“标本爷爷”
去看看他和他的6000余件“宝贝”
桌上“排排站”的小猪、花枝鼠、刺猬;书柜顶上的小熊猫、公鸡;沙发旁的松鼠、鳄鱼;堆满客厅和过道的昆虫……一走进“标本爷爷”唐安科的家,第1眼新闻记者就被这“无处不在”的标本惊呆了。
唐安科是原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生命科学学院正高级实验师,他告诉记者,“家里大概有6000多件标本,各类标本种类不同,数量也不同,由于太多了,自己也没有具体统计过。例如,龟类标本就大概有三十到四十种,总的来说,动物标本多于植物标本。”
和标本打了半辈子“交道”,唐安科再清楚不过,生虫和发霉是标本保存过程中最大的敌人。
为了解决传统标本保存过程中,防虫剂持续时间不长、气味难闻、甚至存在毒性隐患的问题,唐安科不断尝试,探索出了“干制标本”的制作方式,还先后获得了《动、植物标本的塑化制备方法》《生物标本包埋前的处理方法》等5项与标本相关的国家专利证书。
在唐安科家里,有一只小狗标本,是在20多年前制作的,也是他用自己的方法首批制作的标本。经过漫长岁月洗礼,如今这只狗依旧毛光肉滑,没有一点生霉和生虫的迹象。
对于标本制作,唐安科是越探索,越喜爱,即使退休了也没有停下制作的步伐。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将阳台改造成标本制作间,日复一日地积坚持着。
他时常感叹,很多标本原材料都是全国各地的朋友赠送的,其中很多材料并不好找,自己手里往往只有一个,所以一般来讲,做好了都是要精心保存下来,“它们,都是我的宝贝!”
舍不得送、舍不得卖,但如果是把这些标本拿去让孩子们做科普,唐安科却一点也不含糊。五年间,他的这些宝贝已陆陆续续在重庆、成都的大中小学展出过40多次。看着孩子们满眼的喜爱,他就特别开心。
如今,唐安科已经70多岁了,除了做标本,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自己的技术能够传承下去,希望有人来一起合作,例如提供标本展览和存放的地方,让这些标本走进更多小朋友的眼中。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卿一学 方芳)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