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重师】重庆晨报:“培养一个大学生太难了!”重师辅导员戴真利为培养大学生不断努力20年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重庆晨报   编辑:付冬生, 李若岩   发布日期:2011-12-01   点击数:

她,从事学生工作20年,从事辅导员工作近10年,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戴妈妈”;她是重师最早把家安在大学城校区的辅导员,是深入学生寝室、课堂最为频繁的辅导员,是每一场学生活动都坚持到场并最晚离开的辅导员。

她,就是2011重庆市辅导员年度人物,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历史与社会学院专职辅导员戴真利。

为特殊学生建重点档案

再过一个多月,戴真利就43岁了。1990年从重庆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就留校任教。

2006年7月,戴真利从初等教育学院调入历史与社会学院工作,并作为学院唯一的工作人员被派驻大学城校区,担任历史学和博物馆学两个专业两个年级252名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为不影响工作,她将自己的小家搬到了大学城。

稍晚入驻大学城校区的老师们还记得,那时的学校只有教学楼、宿舍组团、食堂几栋孤零零的建筑物,每天只有穿着筒靴走过满是泥泞的路面,生活相当艰苦。而戴真利的“家”就是一个放着两张上下铺的标准四人间学生宿舍,一家三口在10来平方米的宿舍里一挤就是几年。

每天早上6:30起床,7:50到教室查自习,8:30到办公室处理学生事务,利用午间、课间及工作间隙与学生交流,晚上去学生宿舍与学生个别谈心……从做学生工作开始,戴真利就一直坚持着这样的作息安排。由于常常因繁忙的工作错过饭点,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便经常能见到她的爱人万刚为她送饭的身影。

关注特殊群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戴真利还为每一位特殊学生建立了重点档案。

 危急时刻都能见到她

 2007年暑假的一个夜晚,整个大学城片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雷雨,校区内大面积积水,学生宿舍一楼浸水达30厘米。戴真利从北碚打车赶到学校,打着手电组织暑假留校的学生一起排险。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戴真利组织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却来不及照顾三楼家中的孩子。2009年10月甲流疫情爆发期间,她又被派驻甲流隔离区做学生的安抚工作,又一次将自己正在患病的孩子留在家中。

2010年初,戴真利发现历史学专业的一名男生出现严重的妄想症。她利用自己参加高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时为他做心理疏导,还利用假期花了6个多小时、辗转500多公里到丰都县山区进行家访。

尽职尽责的工作换来的是显著的成绩:戴老师所带班级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的通过率一直高于学校平均水平;所带班级和学生曾荣获市级“优秀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文明大学生”、“自立自强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毕业班级的就业率和考研率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而戴老师也于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获评“重庆市辅导员年度人物”。

                           

           

   11月29日中午,戴老师组织学生开会,酝酿重师团委会预备人选。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王海 摄

 

 戴老师的心声>

 对学生工作充满热爱

  ———“与学生们在一起,能让我了解年轻人身上发生的事,了解他们的思维和想法,更能让我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心态。”

为当好辅导员勤充电

 ———“培养一个大学生太艰难了!一个大学生在心理上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有学业方面的,有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有人际关系方面的,也有感情方面的。”

面对孩子感到很愧疚

———“其实,我早已把学生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学生了。”

 学生眼中的她>

 历史学2009级周云兰、朱义娟:大学期间,戴老师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的大学之路。迷茫时,有她的指引;困难时,有她的帮助;犯错时,有她的教导;成功时,有她的微笑。我们在大学里每走的一步都有她辛勤的汗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温柔可敬的好妈妈。

 社会工作学2010级杜海洋、赵雅婷:在生活上对我们无微不至地关怀,就像妈妈一样;在学习上给我们鼓励与支持,让我们不断前进成长。

博物馆学2010级 游欢:初次看到戴老师,就觉得她特亲切;她也很辛勤,每次进办公室都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据2011年12月01日 《重庆晨报》B24版,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卢雨)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伟德betvlctor(国际)唯一官方网站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